民警联合“政务110”工作人员帮助农民工讨回工资
日前,浙江省永康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接到一起报警称,某建筑工地3名工人因拿不到工资找包工头讨说法。由于双方并无过激行为,此警情属于非警务警情。于是,110接警中心将警情流转至市社会治理中心。3分钟后,古山“政务110”处置小组赶到现场,将双方带至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调解。最终,包工头当场付清3名工人的工资,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自去年12月开展省级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机制试点以来,永康市公安局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以“141”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为依托,以规范提速度、依制度提效率,开展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工作,努力做到“再快一秒”。今年以来,全市非警务警情分流率为86.25%,纠纷分流率为91.93%,不仅提升了工作质效,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个中心两个系统
指挥调度“再快一秒”
为改变过去110联动派单模式,让非警务警情分流更加科学合理,永康市公安局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实现110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基层智治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
去年10月中旬,古山镇率先开展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试点,成立古山镇社会治理中心。该中心下设古山“政务110”,负责非警务事项的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先期处置等工作。同时,该中心将非警务事项统一归集,梳理出13大类277小类非警务事项归属清单,通过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进行下达、流转。相关职能部门处置完毕后,及时对处置情况进行反馈,实现精准高效分流和闭环处置。
2月25日,古山三村的网格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路面窨井盖破损,存在安全隐患。网格员立即通过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系统上报至古山镇社会治理中心。5分钟内,先期处置小组和供电所工作人员先后到达现场,对破损的窨井盖进行更换,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一支队伍多个部门
联动化解“再快一秒”
为让矛盾纠纷化解“再快一秒”,永康市镇(街道、区)各自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非警务警情处置工作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统一配发车辆和装备,明确了“1分钟内签收流转、2分钟内联系网格员、5分钟内联系报警人、10分钟内到达现场”的标准,并制定处置指引,确保处置规范、警结事了。同时,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契机,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8个执法部门派员入驻各镇(街道、区)社会治理中心,根据事项的归属进行联合处置,实现多部门联合化解。
1月18日,古山镇社会治理中心接110平台流转指令单,在古山镇某汉堡店,一名居民在食用汉堡时发现里面有虫子,与店家发生纠纷。处置小组、市场监管工作人员5分钟内就赶到了现场。核实情况后,处置小组对现场有虫子的汉堡和营业执照等进行拍照,固定证据。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对店老板进行约谈。最后,店家答应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双方达成和解。
3月,永康市政务双向分流协同处置专班入驻市社会治理中心。专班由2名社会治理中心干部、3名民警、4名辅警组成,负责政务双向分流协同处置每日信息的流转、交办、盯办、督办、协调、研判、通报、满意度回访等工作,构建基层网格上下联动协同的工作格局。
一套流程多项机制
跟踪问效“再快一秒”
如何让非警务事项处置过程更加规范、快速,形成闭环管理?永康市公安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流程,以及会商机制、满意度回访、考核机制等。会商机制包括月调度、周会商、日研判。月调度,由各地党政“一把手”牵头,分析研判辖区社会稳定、平安建设等工作;周会商,由治理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召集入驻单位开展情报会商;日研判,由治理中心值班领导牵头,对前一日事件进行分析研判。通过会商机制确保每月、每周、每日事件的处置形成闭环。
同时,永康公安加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与镇(街道、区)综合指挥室的“两室联动”以及市公安局与市社会治理中心、市信访局的部门联动,常态化开展政务服务诉求和警情数据融合研判;依托数字平台,自动形成和推送警情风险点预警指令单,实现对各类风险精准施策,防止矛盾风险激化升级,为部门履职、效能监管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永康公安加快构建职责明晰、优势互补、科技支撑、高效便捷的分流联动机制,推动非警务警情的高效流转,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实施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以来,派出所日均警情下降40%,大大减轻了基层民警负担,有效节约了警力资源,同时也让非警务警情得到更加有效、彻底地化解,为平安永康建设赋能增效。”永康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蒋华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