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政文(右一)和同事研究案情。孙勇摄
人物简介▲▲▲
匡政文,现任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副支队长,警务技术二级主管,影像技术正高级工程师,公安部刑事技术特长专家,全国百佳刑警,湖南省公安厅人才库成员,中国刑警学院客座教授。
人物特点▲▲▲
勤奋学习,钻研刑事技术。
人物心声▲▲▲
我的目标就是带出一支让人放得下心、拿得出手的刑事技术侦查队伍,研发出更多能够应用于实战的技术成果,为破案提供更多的线索,为审讯提供更强的证据!”
大众点评▲▲▲
匡政文副支队长多年专注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既是业务的领头羊,又是队伍的主心骨。他非常注重学习钻研、提炼技战法,同时不断加强传帮带,用科技助力案件侦办,确保长沙平安稳定。
——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博士工作室”民警刘谦
匡政文既是战友,更是师长,他以专业和执着诠释了“科技强警”的硬核担当,是我学习的榜样!
——湖南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讲师吴婷
□本报记者 罗文姣 通讯员 王 鑫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匡政文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新年礼物”:湖南省公安厅和长沙市公安局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颁奖仪式,匡政文从上级领导手中接过了公安部部级津贴奖励证书。
在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侦办过程中,匡政文带领团队通过视频侦查,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关键影像资料,就像电视剧《我是刑警》中的人物“邓光荣”。“我不是邓光荣!”匡政文说,“参与这起案件调查的,除了我,还有长沙全市近千名民警。”
刑侦工作一干就是26年,匡政文参与侦破大要案件500余起。
叫响“两盗必破”
小案快侦快破
匡政文一直致力于把刑事科学技术从侦查手段转型升级为公安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真正实现“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
近年来,在匡政文的主持下,长沙公安从情报、视频、技术等警种抽调数据分析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民警成立建模团队,迅速推进大数据建模工作。
匡政文每日参与建模工作,建成“两盗”(入室盗窃和盗窃车内财物)风险预警模型。去年12月14日,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发生一起车内财物被盗案件,模型发现了嫌疑人孙某;12月26日,长沙县松雅小区发生一起车内财物被盗案件,模型发现了嫌疑人谭某。经属地派出所进一步调查,这两起案件的嫌疑人均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模型为此类案件预警和侦破提供了数据支撑,推动“两盗”案件快侦快破。
八类案件5年全破
“全勘”助力团圆
“视频侦查方便了,也不能忘了老本行。”匡政文认为,新兴技术手段和传统侦查技术手段是相互依托、紧密结合的关系,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发现案件侦破关键信息。
近年来,在匡政文的推动下,长沙市公安局提出刑事技术“全勘”理念,开启全市刑事技术“千人培训”计划。“全勘计划”迅速在长沙全面推行,做到了有现场可勘的案事件100%出勘。去年以来,全市指纹有效提取率同比提升30%,足迹有效提取率同比提升60%,DNA检出率同比提升60%,案件串并率同比提升70%。“全勘计划”实施以来,长沙市八类恶性案件连续5年全破,在“团圆”行动中,“全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10月,长沙市公安局望城分局高塘岭派出所破获了一起盗窃案,民警在核查嫌疑人阙某身份时,发现其户口已被注销,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民警注意,民警迅速采集阙某DNA等信息开展比对。原来,阙某很早以前因投资失败离家出走,家人以为其已经离世,遂注销了他的户口。办案民警联系了阙某父亲,促成了嫌疑人与失散12年的家人团聚。
建立“博士工作室”
支撑刑事技术发展
“刑事技术理论研究、科研攻关、自主创新、服务实战尤为重要。”匡政文认为,刑事技术部门需要一批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才能支撑刑事技术跨越式发展。在他的推动下,刑侦支队“博士工作室”应运而生。
“博士工作室”由2名博士研究生牵头,目前共有17名成员,其中硕士研究生毕业及以上14人,警务技术正高任职资格1人,副高任职资格10人,该工作室成为长沙市公安机关刑事技术的中坚力量。今年以来,“博士工作室”立足科技创新,自主研发DNA相关系统,最大限度发挥DNA数据在实战应用中的效能。
《我是刑警》电视剧中,有个案件6年来一直没有突破,直到有了DNA等现代科技的助力,才最终锁定了嫌疑人身份。而这样的故事,经常在“博士工作室”上演。2023年4月,长沙县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由于死者身份无法确认,案件侦查一度陷入僵局。“博士工作室”使用最新的技术,发现死者身份关联信息,为案件成功侦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我不是邓光荣,但现在我真的觉着很光荣,这也将是我新的起点。”提起未来,匡政文说,“我的目标就是带出一支让人放得下心、拿得出手的刑事技术侦查队伍,研发出更多能够应用于实战的技术成果,为破案提供更多的线索,为审讯提供更强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