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俺就信你,从今天起俺两家的恩怨到此为止,不会让你再操心了。”8月14日深夜,在河南省宁陵县公安局张弓派出所调解室内,在派出所指导员周长军和村干部的见证下,辖区郭子敬村张某、刘某两家经过14天的“拉锯战”,终于握手言和,签下和解书。
村民口中的“老周”其实不老,今年才41岁。从警16年来,周长军始终扎根基层一线,奔波于田间地头、村民家中,凭借一片真心化解了村里一桩桩难解的矛盾纠纷,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调解工作法。村民只要有解不开的“疙瘩事”,找周长军成了他们的首选。就这样,年轻的周长军也慢慢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知心大哥。
用耐心化解两家积怨
红脸进、笑脸出,过后还相约赠锦旗向民警致谢。这一幕就发生在8月15日的张弓派出所。当日,张弓镇郭子敬村村民郭某生、郭某阳两家先后为周长军送来锦旗,以此表达对民警化解两家多年积怨的感激之情。
原来,郭某阳、郭某生之间的宅基地纠纷年头已久。去年,郭某生家盖房,期间郭某阳在外地务工,今年春节返家后,一向不和的两家矛盾再次升级,通过村委、镇司法所多方调解,最终双方对簿公堂。
近日,两家再起冲突,郭某生扬言要拼个你死我活。接到报警后,周长军立即带领民警赶到现场。现场有很多围观群众,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周长军立即拿起警车喊话器与双方对话,“相信我,咱们就到派出所坐下来慢慢谈,就是一夜不睡觉,我也陪着你们,不把问题解决好,咱们谁都不能走。”
到了派出所,周长军安排两家人分别在两个屋,并耐心倾听两家的诉求,记下两家的积怨点,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摸清了矛盾症结所在。周长军趁机对两家人讲法律、说情理,细细协商解决方法,以邻居亲情为切入点,并担当两家的中间人,协商、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碰到这样的矛盾纠纷,没有捷径,只能一遍一遍地做工作,才能找到解决办法。”周长军通过近3个小时的沟通、劝解工作,双方最终都做出了让步。郭某生表示愿意执行法院判决,新建的房子整改下水和窗户,并向对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俺们听老周的,谁也不想把事儿做绝,更希望孩子们以后友好相处。”临离开派出所时,郭某阳、郭某生两家纷纷倒出了心里话,多年的积怨、纠纷就此翻篇。
用真心解开村民心结
“都是为俺这个家好,俺佩服,俺让步。”今年7月,张弓镇裴庄村村民路老汉向周长军吐露了心声。
这些年,路老汉一直有个心结:他认为自家房屋后还有2.6米宽的宅基地,8年前他想拉起一道院墙,却被邻居刘某某家制止。此后,两家人互不相让、各执一词,从村委闹到镇土地所,再到法庭,8年间不断上告。为彻底解决两家的矛盾,镇党委政府、司法等多部门先后介入沟通调解,但始终效果不佳。
今年5月,周长军主动请缨,试图化解两家积怨。面对这个棘手的难题,立下军令状的周长军感到压力不小。为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周长军多次来到裴庄村走访村委干部和村民,希望仔细确认两家宅基地的相关信息,并制订调解方案和方式。
近3个月、20余次来到路老汉家中,周长军讲政策、讲法律,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说服了双方当事人,最终路老汉被民警的真诚所感动,同意做出让步。
“为群众想多一点,矛盾纠纷就会少一点。”周长军常说,有些纠纷看似简单,实际纷繁复杂,只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坚持“一碗水端平”,带着耐心、装着真心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凭着自己的摸索,周长军联合辖区村里长辈、村干部、公益律师、司法人员组成的“1+4”民调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农村矛盾纠纷,先后调解30起矛盾纠纷。